这幅《黄山》是近代著名画家黄宾虹的作品,你看懂他画的黄山了吗?黄山入画的历史较晚,在明末清初才有画家描绘黄山,由此还出现了一个黄山画派。也许有人不服气,会说古人画心中山水,谁敢肯定宋元画家就没有画过黄山呢?的确如此,只不过黄山与山水画发生联系,更多人认为是在明末清初。到了近现代画黄山的画家越来越多,还出现了专门画黄山云海、黄山迎客松、黄山奇石的画家。
在近代画家中,黄宾虹画的黄山令人印象深刻。黄宾虹出生在浙江,不过他祖籍安徽歙县。从他的老家到黄山大概百里左右,他和黄山结下了深厚缘分。他曾经九上黄山,留下来很多带有写生风格的佳作。黄宾虹喜欢自称“黄山山中人”,见证了他和黄山的感情。
图片
黄宾虹 黄山从画中题跋可以看出,画中景色在黄山松谷白龙潭附近。那里景色相当漂亮,因为流水冲击、松根生长撑裂石缝,出现了山洞与五个水潭。一道瀑布自山中落下,流经五个水潭,好像巨龙吸水。画中前景出现的是白龙潭,由于构图需要省略了下面的乌龙潭、赤龙潭等。
去过黄山松谷的人也许会说,黄宾虹画的不像啊。能够看这一点,距离理解黄宾虹的风格特征就不远了。抛开像不像的问题,只看画中山水会不会觉得很神奇呢?松谷龙潭的景色,最大特点就是神奇。黄宾虹在创作中直接表现事物本质,而不被事物表象所困扰。传统山水画中有个美学观点叫“观物取象”,就是说通过直接观察、直接感受,进行提炼、概括、创造。黄宾虹笔下的黄山景色,就反映了这一观点。
图片
黄宾虹 黄山 局部如果说得更通俗一点,可以理解为以形写神。黄宾虹画的是山水精神而不是山水形貌。他不愿意被眼前景色束缚感受,追求一种似与不似的美感。在似与不似之间激发出无穷的想象力,让人看懂他的精神感受。
不要以为画感受就不需要笔墨技法了,一旦失去了笔墨,感受就如同空中楼阁失去了支撑点。举个很简单的例子,画中山石堆砌成峰,勾描、皴擦点染并用。几乎每一块山石阳面都有留白,从而产生“气口”,让画中气韵产生流动。
图片
黄宾虹 黄山 局部画中不仅有流水清风在动,他笔下的线条也有动感,整幅画显得生动天然。为了强调山石的质地和立体效果,他用疏密、开合、浓淡的对比表现出来。看画中局部,瀑布落到山中平缓处忽遇乱石阻挡。明明没有水花飞溅,仿佛可以听到有轰鸣声在耳畔响起。
有人说黄宾虹的山水画有种高级感,用词也许不是很恰当,却可以表达出内心的感动。看山石经过淡墨晕染,就有了烟云之气。看石块缝隙有了苔点,就感觉生机无限。乱而不乱,浑厚华滋,只有看过他的画作才知道是什么意思。
图片
黄宾虹 黄山 局部可以思考一个问题,都说黄山美,如果只用美形容黄山是不是有点浅薄呢?黄宾虹不想画别人眼中的黄山,他只画自己心中的黄山。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
下一篇:没有了